武汉乐居网 资讯中心 本地新闻

正文

2025年增加值迈上1.5万亿,武汉发布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
来源:乐居买房2021-12-01 09:47:40
摘要
主城做优、四副做强

  乐居买房讯  “十三五”期间,武汉市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,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超过60%,服务业已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动能。“十四五”时期是武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,还是推动疫后经济重振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。为发挥现代服务业的主体作用,助力打造“五个中心”、建设现代化大武汉,武汉市编制印发了《武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。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

  《规划》明确发展目标:

  1、规模有效扩大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%以上,到2025年,服务业总量规模迈上1.5万亿新台阶,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62%左右。

  2、结构合理优化。到2025年,三大千亿级支柱性产业增加值分别突破2千亿元;文旅、健康服务、软件信息等特色产业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。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升至60%。

  3、贡献能力显著改善。服务业对产业升级、创业就业、消费扩容和财政税收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。到2025年,服务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达到65%;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提升至60%。

  4、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。形成一批全国知名服务业企业、品牌、示范园区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基地。到2025年,省级以上服务业集聚示范园区30个,争取15家以上企业进入全国服务业500强。

  在空间布局上《规划》提出,按照主城做优、四副做强、城乡一体、融合发展的总体布局,立足各区服务业发展基础和区情特色,合理确定各区(开发区、功能区)服务业发展定位,形成错位发展、统筹发展、协调发展格局。

  (一)提升中心城区高端服务业发展能级

  依托两江四岸,以长江主轴为核心,联动王家墩、中南-中北路两翼,打造城市中央活动区,布局金融保险、现代商贸、创意设计、商务会展、文化旅游等高端产业,着力提升服务业产业能级和辐射水平,推进重点商务区、特色园区、街区建设,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。

  江岸区:着力巩固壮大金融保险、创意设计、商贸物流、文化旅游、生态环保等五大主导产业,着力发展生命健康、数字经济、人工智能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着力提升楼宇经济、总部经济,打造汉口历史文化中心、武汉现代商贸中心、中部金融保险中心、国家双创示范基地。

  江汉区:建设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,以金融、商贸流通、通信信息为主导产业,以数字经济、楼宇经济为主要形态,做大信息服务、商务服务、文化创意、科技服务,打造武汉国家中心城市金融中心、消费中心。

  硚口区:重点发展现代商贸、科技服务、健康服务三大产业,大力推动总部经济、楼宇经济、数字经济集聚发展。

  汉阳区:以数字经济为引领,重点发展大健康、工程设计、汽车后市场、金融商贸、会展文旅等优势产业,打造国家“互联网+大健康”综合示范区、全国知名路桥设计建造之都、长江沿线文化旅游核心区、武汉城市群区域性消费中心。

  武昌区:坚持以总部经济为引领,楼宇经济为载体,围绕金融服务、工程设计、文化旅游、商贸商务等四个支柱产业和信息科技、智慧数据、生命健康、新能源环保等四个新兴产业,打造“金融之城”、“设计之都”、“文旅胜地”、“商贸中心”、“科创强区”。

  青山区(武汉化工区):依托钢铁石化、装备制造、新材料等制造业基础,重点发展工业设计、现代物流、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和都市生活性服务业。

  洪山区:围绕中央创智区、杨春湖高铁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,集聚发展科技服务、文化创意、高端商务等产业,努力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区、原始创意主阵地、区域高铁枢纽综合商务区。

  (二)推动开发区(新区)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

  以国家·级产业基地和重点功能区建设为核心,以服务区域主导产业为导向,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,完善生活性服务业,高效推进产城融合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。

  东湖新技术开发区:围绕光电子信息、生命健康两大支柱产业,突破发展数字经济,大力发展软件信息、科技服务、科技金融、检验检测服务业,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和“世界光谷”。

  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(汉南区):围绕汽车产业、新材料、新能源等支柱产业,提升发展总部经济、研发设计、检验检测和现代物流业,打造汽车设计、汽车后市场、新能源汽车研发、汽车物流等服务业特色园区。

  临空港开发区(东西湖区):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、东西湖综合物流国家·级示范区,重点发展网络安全与信息服务业、商贸物流、研发设计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,和全域旅游、健康养老、文体消费等新消费服务产业,打造宜业、宜居、宜游的国家·级经开区生态新城。

  长江新区:加快建设国家·级生命健康创新发展试验区,重点发展现代物流、金融服务、商务服务、科技服务、健康养老等领域,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、现代农业深度融合,加强公益性、基础性服务业供给,培育生活性服务新业态新模式。

  (三)推进新城区(功能区)服务业特色发展

  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,重点布局产业物流、节能环保、航空总部经济、商贸流通等上下游服务业。完善市政交通、商业布局、公共服务,优先发展生态服务业。

  蔡甸区:重点发展健康养老、生态旅游、现代物流、家政和物业服务业,加快建设后官湖湿地公园、中法生态新城建设,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、幸福宜居生态区。

  江夏区:以大健康、数字经济为先导,围绕汽车及零部件、高端装备制造、光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,重点发展商贸物流、现代文旅、智慧教育、软件信息、研发设计等领域,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,大力发展全域旅游。

  黄陂区:依托生态资源和天河机场区位优势,大力发展文化旅游、商贸物流、商务会展和健康养老服务业,扩大木兰文化IP知名度,加快建设武汉国际贸易城、甘露山文旅城、空港国际体育中心、天河国际会展中心,打造临空经济示范区、全域旅游引领区、国际旅游目的地。新洲区:依托航运航天两大基地,以建设长江中游改革创新示范高地和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为契机,大力发展航运物流,建设中国内陆地区第一自贸港(区),打造中国航天第三极。

  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:坚持“世界名湖、生态典范、城市绿心、最美景区”总体定位,全力推进生态系统化修复、文旅深度化融合、景区数字化赋能、景村一体化发展,打造世界·级城市生态绿心和世界·级城中湖典范。


  “十四五”时期全市服务业将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,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,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,坚持以人为本、市场主导、创新驱动、深化改革、生态优先的发展原则,按照主城做优、四副做强、城乡一体、融合发展的总体布局,推动中心城区提升高端服务业发展能级、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、新城区及功能区服务业特色发展,重点推进商贸、物流、金融等三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,软件信息、设计服务、科技服务、商务服务等四大制造服务业发展壮大,文创、旅游、健康、教育、家政等五大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扩容,加快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、区域金融中心、内陆服务业开放高地。


  一是推进支柱服务业转型升级。《规划》提出,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、增强全产业链优势为导向,促进商贸服务业、现代物流业和金融服务业向专业化、高端化发展,实现新时代“货到汉口活”,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。

  1、商贸服务业:到2025年,基本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00亿元。做强国内核心专业市场。

  2、现代物流业:建设“五型”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、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集群,打造“通道+枢纽+网络”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。到2025年,引进物流总部企业5家,培育5A物流企业5家,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超过5.5万亿,力争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。

  3、金融服务业建设区域金融中心,全国一流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、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基地、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。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,构建更具竞争力的金融市场体系、金融机构体系和业务创新体系。到2025年,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。

  二是推进制造服务业发展壮大。《规划》提出,以提高产业创新能力、产业竞争力为导向,加快发展软件信息、研发设计、工业设计、检验检测、商务咨询等服务,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、竞争力的国际企业;建成一批特色鲜明、优势突出、创新能力强的新兴服务业集聚区。

  1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:建设中国特色软件名城。加快形成梯次发展、体系健全、创新能力突出、应用成效明显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格局。到2025年,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达3500亿元,营业收入过亿企业数量突破400家,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十位。

  2、设计服务业:聚焦工程设计、工业设计、时尚设计等重点领域,推进设计产业化和产业设计化,培育形成一批名品、名家、名企、名牌和名园。到2025年,全市设计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,基本建成实力强劲、特色鲜明、国际化程度更高的世界“设计之都”。

  3、科技服务业: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,加快构建更加系统、完备、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,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。到2025年,全市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以上。

  4商务服务业:大力发展商务会展、人力资源、法律、会计、咨询等商务服务业,打造中部地区商务环境最优城市。到2025年,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,力争全年展会节事活动数量达1000场左右,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展会项目达10个。

  三是推进生活习性性服务业提质扩容。《规划》提出,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,提升传统消费,培育新型消费,重点发展文创、文旅、健康服务、教育服务、家政服务业,扩大优质服务供给,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

  1、文化创意产业: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跨界融合,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,增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。到2025年,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%左右,文化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,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地位进一步提升。


  2、文化旅游业: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建设一批有文化底蕴的世界·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,深入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。到2025年,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500亿元,年接待国内旅游者达到3.87亿人次,接待入境游客达到360万人次,基本建成国际滨水旅游名城。

  3、健康服务业:到2025年,全市健康服务业总收入超过3000亿元,基本形成以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、覆盖全生命周期、业态丰富、结构合理的生命健康产业服务体系,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。

  4、教育服务业: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,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,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,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。

  5、家政服务业:顺应家庭服务需求快速增长趋势,促进我市家政服务业信息化、标准化、职业化、品牌化发展。到2025年,培育2—3个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、营业额超亿元的龙头企业,建立起行业发展规范、群众满意度高的家政服务体系。


  为了确保目标完成,《规划》提到“十四五”时期,武汉市将从创新、融合、集聚、开放、改革等五个维度着手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。同时,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、健全工作机制、优化体制机制、强化人才支撑、完善统计监测体系,着力营造服务业发展良好环境。

  一是坚持创新引领。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,积极发展新技术新工艺,加快培育线上经济、平台经济、共享经济、体验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。

  二是聚焦两业融合。加快培育一批创新活跃、效益显著、质量卓越、带动效应突出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、平台和示范区,使两业融合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

  三是强化载体建设。突出龙头骨干企业市场主体作用,大力发展总部经济,加快培育行业领军企业。大力发展楼宇经济,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,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集中度显示度。

  四是坚持对外开放。加快推动服务业在更大范围、更宽领域、更深层次扩大开放,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发展水平,推动服务业拓展国际市场。

  五是深化服务领域改革。破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,推动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化发展,健全质量监管,以质量促发展,不断提升“武汉服务”品牌美誉度。

重要提示:本页面内容,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,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。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,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,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式为准。商品房预售须取得《商品房预售许可证》,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。本页面所提到的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,均指建筑面积。

楼盘点评

    暂无评论, 您可以发起评论
    lejuwhxzs lejuwhxzs 加入城市买房砍价群。实时讨论购房热点话题